Aggregator
抓不完,根本抓不完的0day,青藤RASP已经接连抓了3个0day
How multiple vulnerabilities in Microsoft apps for macOS pave the way to stealing permissions
Xeon Sender Tool Exploits Cloud APIs for Large-Scale SMS Phishing Attacks
Xeon Sender Tool Exploits Cloud APIs for Large-Scale SMS Phishing Attacks
盘点你所不知道的棋类比赛暗战
篇首语:之前杨叔写了NFL美国职业棒球联赛上的作弊猫腻,这次就聊了棋类比赛,尤其是国际象棋比赛。
前一阵“智能肛珠”的说法出来时,被曾经打败小区8号楼小学生无敌手的“非著名象棋爱好者”杨叔惊为天人,当时便写了这篇初稿。直到今天才终于写完,希望大家喜欢。
声明:以下内容符合OSINT国际开源情报搜集标准,不涉及任何非法行为,仅供交流与参考。
01 智能肛珠猜想引发的群虑
前不久,一则关于猜测棋类选手使用智能肛珠作弊的消息,传遍了网络。
一位国际象棋选手在输掉比赛后,发Twitter抱怨说怀疑对手使用了类似于“智能肛珠”这类的电子设备作弊。这种设备可以藏匿在人体内,并通过远程信号传递+振动的方式提示选手......咦?纳尼?!!
“智能肛珠”的想法确实够奇葩,杨叔其实更想知道的是:
提出这个想法的人,到底经历过什么?
其实吧,这些年,国际象棋作弊确实已经被认为是国际象棋未来发展的最大威胁。
许多业余爱好者甚至专业人士都经常表示,作弊现象已经十分猖獗。从最低级别的在线国际象棋到世界锦标赛,对于作弊的指控已经遍及国际象棋的各个级别。
02 现场手机接听+远程指导
显然地,也有很多人怀疑在棋类赛事里,使用高科技作弊不过是个阴谋论,都是输不起的棋手抹黑对手的诡辩罢了。
.......直到出现一位年轻的选手,在比赛现场的检查中被抓个正着,呵呵。
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首届 Hedgewar 博士公开国际象棋锦标赛的第五轮比赛中,19 岁Dhruv Kakkar的对手向首席仲裁员抱怨:
“我注意到他的每一次走棋都需要大约两分钟的时间,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棋局。”
“有时我甚至认为他听错了指示并且走错了棋。”
于是,在19岁的Kakkar赢得这场比赛后,现场搜身随即被发现作弊。
小伙被抓到时一脸迷茫,像极了被拉进缅北诈骗团伙的无知青年。
Kakkar 在腰带上,装有两节 9 伏的电池。电池与他脖子上的一圈电线相连,藏在衬衫下面。它们还连接到绑在两条腿上的手机,就在脚踝上方。
呵呵,年轻人也是有心了,为防止汗液滑脱,专门用胶带把手机粘在身上,还准备了两个不同的Android手机,据分析应该是为了两场比赛。
啧啧,这腿毛,再浓密点就可以遮住设备了
下图里的小玩意是不是很眼熟?据称是在Kakkar 左耳中发现的。
它可以让Kakkar 聆听朋友舒巴姆口授的棋步,舒巴姆坐在220公里外的电脑前,通过同步使用国际象棋软件Fritz来提供“远程指导”。
哈哈,这不就是曾经在中国考场里叱咤风云的“米粒耳机”嘛,负责考场巡查的无委会技术人员肯定都知道~
没想到走出中国,走向世界了~~
最终,这位来自JMIT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Dhruv Kakkar 在一封书面信中承认作弊。
他承认使用这套器材赢得了前四轮比赛(对阵得分为 0、1913、2104 和 2258 的玩家)。赛事首席仲裁员已将 Kakkar 逐出锦标赛,并通报国际象棋联合会 (FIDE) 。
顺便说一下,这个锦标赛的奖金是100万卢布,折算人民币近9万元。
嗯,是不是觉得奖金很少?
03 针孔摄像头+无线发射设备
显然,在身上暗藏非法器材,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作弊手段,尤其是在比赛奖金比较高的时候。
因佩里亚国际象棋大赛,是意大利最重要的锦标赛之一,据说奖金高达100万美金。呵呵,比起这个,印度那个锦标赛更像是乡镇企业自己搞的内部游戏。
就在意大利这个赛事里,当世界排名第 51,366 位的 Arcangelo Ricciardi 在比赛初期阶段,就轻而易举地杀入了第八轮,引发了很多人的怀疑。
赛事裁判Jean Coqueraut说,他在比赛开始就怀疑选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。因为Ricciardi 经常喝一杯水,并用手帕擦脸,以遮挡脖子上的吊坠。
于是,比赛组织方强制使用金属探测器对这位 37 岁的年轻人开展检测,最终发现一件精致的吊坠挂在他的脖子上。
这个吊坠里包含一个微型摄像头,另外还发现连接在他身体上的大量电线和一个 4 厘米长的盒子藏在他的腋下。
经过判断,摄像头被用来将国际象棋比赛实时传输到外面同伙的计算机,然后同伙通过向他腋下的盒子发送无线信号来指导Ricciardi下棋。
气疯了的意大利国际象棋联合会,启动了正式的调查,来决定是否对其体育欺诈行为提出指控。
无语的是,对于意大利而言,赛事作弊事件并没有因此终止,类似的情况依然在不断发生!
04 老人的好帮手:智能手机
接下来出场的,是一位在拉脱维亚国际象棋界的知名人物:
臭名昭著的伊戈尔斯·劳西斯(Igors Rausis)
这位前拉脱维亚冠军曾经被誉为对年长球员的鼓舞,因为他在六年内从大约 2500 的 FIDE 评级(普通特级大师的水平)攀升至 2700 的边缘。
当时,Rausis 也成为前100 名中年龄最大的球员,甚至当他前些年闯入前100 名时,他被行业称赞为一个榜样:证明“年龄的增长不一定会成为国际象棋进步的障碍”。
而在2019年斯特拉斯堡的国际锦标赛上,这位59岁的大爷在赛事中多次借口去厕所后,终于引起了举办方的怀疑。
于是,便被人拍到了Rausis 在厕所操作事先藏匿手机作弊的实锤证据,引起了行业轰动。
由于使用智能手机作弊,这位曾代表拉脱维亚、捷克共和国和孟加拉国的乌克兰出生的棋手,被国际象棋联合会 (FIDE) 评定的锦标赛禁赛六年,并剥夺了他的特级大师头衔。
甚至2020年,大爷想暗中参加一场拉脱维亚北部小镇瓦尔卡举行的小型比赛,依然会被不依不饶的其他选手们联合抗议抵制。
唉,大爷,都什么时代了?
麻烦上Ebay、Amazon,看看那些Spyshop里最新无线器材可好?
所以,这就是为何国际象棋比赛禁止使用手机,因为国际象棋软件是可以用来“指导”获胜的。
鉴于使用下棋软件作弊愈发增多的态势,甚至有位大学教授,还专门研究了人类下国际象棋与游戏AI的行为匹配度,来推敲选手是否在使用电脑或手机程序作弊。
有人出版了这么一本书,难道是作弊指南?哈哈,推荐给大家~
05 不断升级的象棋赛事安检
这些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,给国际象棋比赛都蒙上了一层阴影,搞得“输了比赛就指责对方作弊”的选手也越来越多。
出于无奈的考虑,现在国际象棋赛事中已经加入了选手入场前金属检测的环节,对,和你想的一样,就是机场安检的那一套。
不过在杨叔看来,这样的安检太粗糙了,作为比赛现场的安全防护,至少在信号层面的压制或屏蔽,还是十分有必要的。
杨叔提供一些建议供赛事方参考:
禁止棋类赛事的直播
• 注意哦,是禁止直播,不是禁止实况转播。
• 换句话说,就是比赛的视频信号传输应延时2~3步(大约5~10分钟),以防止可能的外部远程指导。
禁止比赛选手携带任何电子设备
• 包括智能手机、智能手表、手环、蓝牙耳机等在内的任何电子设备。
• 必须要加强全身安检来确保这一点。
在比赛区域内启用信号屏蔽
• 和国家四六级考试一样,比赛区域内需阻断一切无线信号传输。
• 必要时,应邀请或安排专业团队开展现场信号溯源工作
阻止选手与外部的互动
• 球类比赛中,观众互动对赛事的影响不大。
• 但对于棋类比赛,特别是高水平比赛,在比赛中,选手不应与赛场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产生互动,甚至观众都应该对选手不可见。
• 双面镜或雾化玻璃会是一个选择,这样选手只能看到自己和对手,不受外部观众的影响。
估计国际象棋协会主席也只能嘟囔着:God!FXXK......然后继续在赛事期间安排专人监督吧。
回想起以前那个技术有限的时代,当众观看大师级比赛也是一种难忘的回忆。
好了,这期就到这里。
盘点你所不知道的棋类比赛暗战
谣言粉碎机 | 牙齿里装氰化物毒药,真的可能么
声明:以下内容符合OSINT国际开源情报搜集定义,不涉及任何非法行为,仅供交流与参考。
01 什么是氰化物?
影视剧里,虚构的正反面人物们在被俘虏后,便会口吐白沫,把他们的秘密带进坟墓......这都要归功于那些隐藏在假牙中的秘密氰化物,是它们协助死士们保守了秘密。
好吧,听起来这个设计似乎挺合理
先说说什么是氰化物。
所谓“氰化物”特指带有氰基(CN)的化合物,通常是有毒的致命物质。
现实中,氰化物中毒后,中枢神经系统会迅速丧失功能,继而使人体出现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、昏迷、心跳停止、多脏器衰竭等症状而迅速死亡,最快五分钟即可致死。
而具有相同毒性的砒霜,则最少需要一个小时,甚至几个小时。所以,氰化物确实是能快速致死的选择之一,这一点,电影里倒是没有骗人。
嗯,顺便说一句,影视剧里那种“口吐白沫”特效,实际上是用泡腾片加牛奶特制的。
据说有演员拍太多“中毒”,导致看到泡腾片就有了心理阴影,哈哈哈~
说到这里,突然想到个可怕的场景:
万一演员此时突发癫痫,结果导演还误以为他入戏了,所有人都继续拍摄没人理会,演员怎么办?难道发个知乎求助:在线等,挺急的?
02 装在假牙里的可能
再聊聊氰化物装在假牙里的可行性。
首先,带有隐藏空间的假牙是真实存在的。
专门用于间谍活动的空心牙齿,主要用来隐藏胶片、微缩情报等。这些牙齿通常会代替臼齿植入,位于口腔后部的某个难以被发现的地方。
下图是国际间谍博物馆里的藏品。
其次,二战时期的氰化物药丸虽然已缩减到只有豌豆大小,但体积还是太大了,无法安全或牢固地藏在假牙中。
现实中,有人会把药丸藏在嘴里压在舌头下,但也从来没有藏在牙齿里。
国际间谍博物馆的某位研究员曾公开表示:
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:有专门为隐藏氰化物设计制作的空心牙齿,因为它必须是一颗“非常巨大”的牙齿
下图是前苏联KGB情报机构曾使用的间谍牙齿。
从上图可以看到,内置空间的假牙外壳非常厚实,这么结实的牙齿,现实中也不可能被轻易“咬碎”。
所以,氰化物牙齿只不过是流行文化里一个过度包装的“神话”,而事实上,间谍文化中“紧急自杀措施”的普遍性,可能被媒体们夸大了。
03 真实氰化物自杀案例
2018年,一项发表在《欧洲内科医学杂志》上的医学研究调查中,法国科学家研究了阿道夫·希特勒的牙齿残骸,以确认他于 1945 年去世,试图结束关于“希特勒之死”的阴谋论。
这项对德国独裁者牙齿和头骨的科学研究都证实了,阿道夫·希特勒于 1945 年,在前苏联进攻柏林后死在他的地堡里。他是在先服用氰化物药丸后,再向头部开枪后死亡。
同时,调查结果也证实了:
他既没有乘坐潜艇逃往阿根廷,也不在南极洲的什么未知基地里(估计《重返德军总部》的游戏迷们会很失望)
1945 年 4 月下旬,当前苏联军队袭击柏林时,阿道夫·希特勒就开始了他的自杀计划,包括测试氰化物胶囊,及口述最后的遗嘱。
事实上,在墨索里尼被游击队俘虏,并在意大利米兰郊区广场被公开处决后。传闻说,希特勒无法接受这一切,所以才决定自杀。
这些纳粹核心们永远不会接受自己的失败,为避免类似的命运,他们宁愿自杀。
1945年5月,纳粹党卫队首领,盖世太保总管海因里希·希姆莱试图单独和英美和谈,被拒绝后化妆逃亡,途中被俘后自杀。
据称,当时盟军在俘虏希姆莱后,立刻开展了全身检查,身上有孔的地方都不放过,最后当用窥视镜对口腔进行二次检查时,军医听见希姆莱嘴里传来玻璃的碎裂声(注意这个细节)。
众人马上按住他企图制止,但为时晚矣,希姆莱已然毙命。就这样,希姆莱以服毒自尽的方式逃避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他的审判。
在二战结束的那段时间,一些纳粹军官都选择了同样的方式逃脱审判。不过和很多史学家YY的不同,这里面都与氰化物假牙没什么关系。
那么,
氰化物药丸/胶囊到底长什么样子呢?
刚才说的那个玻璃碎裂的声音,又是什么?
有趣的是,就在今年2月,据外媒报道,一对英国夫妇散步时偶然发现一个金属物品,疑似二战时期纳粹使用过的氰化物胶囊。
这玩意也许能回答这个疑问。
根据描述,这是一个金属胶囊外壳,里面有一个很小的玻璃内瓶(指甲盖大小)。瓶内装有透明液体,且玻璃内瓶是完全密封的。
很多人认为它可能是纳粹时期的氰化物胶囊,使用者只需将玻璃内瓶含在嘴里,直接咬碎即可去找元首唠嗑。
Look,是不是很符合希姆莱当时的情况?
其实吧,有太多的方式可以藏匿氰化物了,完全没必要选择牙齿这个既麻烦又不靠谱的方式。
比如眼镜腿和钢笔尾部也可以藏匿氰化物药丸,这样就可以悄悄吞服,类似于默默取下眼镜,装作思考咬着眼镜腿,或者咬着笔帽。
下图是国际间谍博物馆里展出的一副特殊眼镜,其镜腿处藏有氰化物。
似乎现在依旧有不少人有这样的习惯,哈哈,随意模仿小心镜腿有毒。